1月21日下午,新年的第一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老师为我们讲解泉州——这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市的各个遗产点以及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福建召开的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56个世界遗产。在这场讲座中,黄馆长首先为大家科普了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的定义、遴..
12月29日,在2021年的尾声里,第83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张氏帅府博物馆副馆长赵菊梅,为我们讲述近代著名将领--张学良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他身为西北“剿共”副司令,却暗中与中国共产党往来;身为国民党将领,却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赵馆则通过讲述多个历史细节,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看待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带领观众通过张学良自己的价值标..
11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厦门大学考古教研室主任王新天做客港博讲坛第82期,带来一场以《水下考古与海洋考古: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海洋考古发展迷思》为主题的讲座,近万名市民与文博爱好者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直播间收看了讲座。王老师从海洋考古学的理论界定入手,回顾国内外的哲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对“海洋人文”概念的形成与研究,他将海洋考古学的..
10月28日上午,港博讲坛第81期请到天一阁博物院张亮副院长,以“国运与城运:大历史视野下的宁波”为题,给出了他关于“何以宁波”的研究与思考,1.6万余名市民与文博爱好者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直播间收看了讲座。讲座伊始,张院开宗明义地表达他对于“何以宁波”问题的思考,他表示,要考察宁波辖区的变更、城市的出现、经济的发展、风俗的成型、观念的固化等..
9月17日上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林国聪研究员做客港博讲坛第80期,为我们讲述明州罗城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近万名市民与文博爱好者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直播间收看了讲座。林老师从《资治通鉴》“罗城,外大城也;子城,内小城也”文献入手,开宗明义地为观众厘清了讲座主题“罗城”的概念。其后从设州建城始末、明州罗城遗址和罗城保护展示三方面讲述了明州(..
8月26日上午,第79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马沈老师,为我们讲解八一南昌起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是如何从偶然走向必然。马沈老师首先为我们简单讲述了一下南昌起义发动前的历史背景——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大量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杀害,党内动摇,于是中共中央在武汉建立临时常委会、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等一系列举措,最后鲍罗庭、瞿..
7月24日上午,台风“烟花”压境,宁波上空低气压盘旋。尽管如此,港博讲坛第78期如期在港博直播间开讲,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刘恒武教授为广大市民朋友和文博历史爱好者带来一场名为“宁波的港与城”的讲座,万余名观众线上观看了讲座直播。刘老师首先从地理区位、古代交通路径等角度分析古宁波到都城与到东亚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差异。随后,刘老师结合考古成果与..
7月15日上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少新来到港博公众号微信直播间,为“港博讲坛”第77期做了题为“战争、海洋与伊万里瓷器”的讲座,为广大市民观众和文博爱好者剖析了在漫长的17世纪,东亚海域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和海洋有关的重大事件与日本伊万里瓷器的关系,吸引了逾七千观众的收看。董老师首先谈到了自己研究伊万里瓷器的初衷。他在自身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
5月16日上午,正值国际博物馆日前夕,第76期“港博讲坛”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退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导宋向光,为我们讲解2021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今年的主题,宋教授在讲座开头将2020年和2021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海报进行了对比,认为前者传达的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后者则是数字化与希望。受新冠疫情影响..
4月18日,时值“国际古迹遗产日”的当日,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到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研究员做客第75期“港博讲坛”直播间,为线上网民带来专题讲座《三星闪耀 金沙璀璨——神秘的古蜀王国》,近万人线上收看了直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蜀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着古蜀文明与中原王朝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自身颇具独特个性的发展轨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