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第74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张星德教授为我们带来线上红山文化的专题讲座《认同与创新——中华文明起源的红山智慧》,四千余人线上收看了讲座。红山文化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在介绍完红山文化概况后,张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以玉为礼” 、宗教祭祀遗址等级化以及“一人为中心..
2月25日下午,港博讲坛第73期邀请到广州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曾玲玲为我们带来外销瓷专题讲座《瓷路相逢——清代外销瓷上的中国情调与西方艺术》。在进入主题——“中国情调与西方艺术”之前,曾老师先讲解了清代外销瓷的起源、广州口岸与广彩的诞生,为后续内容打了一个基础。曾老师认为外销瓷上的中国情调可以追溯到明中后期,彼时就有不少外销青花瓷上出现了仕..
1月21日下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研究员登录“港博讲坛”第72期的直播间,为广大市民观众和文博爱好者展示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外销银器,吸引了逾七千观众的围观。裘馆在讲座中根据用途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外销银器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恭喜升迁的社交礼品、竞技赛事的奖品和体现上海精致生活的生活用品。以文物鉴赏为脉络,裘馆细数件件精品馆藏..
12月22日上午,国家文物进出境杂项及玉器类责任鉴定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赵敏副研究员做客“港博讲坛” 第71期,线上直播鉴赏清代广式外销银器,逾八千人参与了此次直播。赵敏老师从广式外销文物的概念谈起,将晚清时期外销文物兴起于广州归因于广州两千年的海外贸易史、清政府广州一口通商的政策、岭南繁荣的手工业基础以及中外文化的碰撞等,而外销银器的产生与中国悠久的金银器..
11月20日上午,第70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厉祖浩为我们带来越窑青瓷主题讲座。本期讲坛依旧采用线上讲座方式,期间共计1万余人进入直播间收听。厉祖浩主任长期从事越窑青瓷的文物保护工作和研究,因此厉主任以其熟识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中心,顺着越窑从萌芽、中兴、鼎盛再到衰落的时间脉络为我们展开了这场讲座,详细讲解了越窑青瓷的器型演变、造型特点以及使用范围。越..
10月23日上午,“港博讲坛” 第69期邀请到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在线上为我们讲述了“信息沟通视角下古代中国政治史研究: 以宋代政治史研究为例”。近10000人在线观看了此次讲座直播 !曹教授以宋代政治史研究为例,厘清信息沟通问题与政治史结合研究的关系。通过举出宋代宋神宗巧用金字牌遞、岳飞战功及“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而班师、宋朝边地之经略三个典型课题,为观..
9月26日上午, “港博讲坛” 第68期邀请到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教授在线上为我们讲述了“如何讲好博物馆的故事”。李明斌现任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曾任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成都博物馆馆长,有着丰富的博物馆规划筹建和运营管理的经验。他策划实施的基本陈列“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获得了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李教授认为:“历史..
7月31日上午,第67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孙国平老师,为我们解读如何从井头山遗址看宁波地理环境与海洋文化的关系。本次讲座依旧是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共吸引了120多名听众在进入直播学习,文博爱好者足不出户也可以听到各类讲座。 井头山遗址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以及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可构..
正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展出的《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特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第66期“港博讲坛”邀请到了《雪》展的策展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文物馆副馆长、艺术系礼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第13届“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许晓东博士来为大家解构展览背后蕴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次讲座由本馆与浙江同方知网平台合作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共有..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阔别4个多月的“港博讲坛”以线上讲座的方式回到观众的视线。“港博讲坛”第65期邀请到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守永教授,与同方知网平台合作,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吸引数百名全国各地的观众进入直播学习,打破场地人数、空间地域等限制,拉近了中国港口博物馆“港博讲坛”与全国各地观众的距离。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