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港博讲坛”第22期开讲,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翟杨应邀作了一场题为“上海出土玉器赏析”的专题讲座。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此次讲座,翟老师以玉器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上海眀墓出土和地宫出土的代表性玉器及其工艺、品种、特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种形态的玉,如黄浦区打浦桥顾东川墓出土的明白玉执荷童子扇坠、徐汇..
为了深入推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8月15日,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严洪明先生做客第20期“港博讲坛”解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再认识。严洪明馆长以其几十年的博物馆社会教育经验和大数据分析,比对古今中外社会教育形式和方法之间的差别,通过中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比较,指出当代博物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扩展需要内容为王、服务至上,知识传播需..
6月4日,“拂尘·一本天然”民国国民学校教科书展正式开展。下午竺惠明先生还作了“民国国民学校课本中的人文情愫”的主题讲座,吸引广大读者前来观展聆听。竺先生结合民国学生课本的篇章,对“人”、“童真”、“天然美”、“灯”等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引发了读者们深入的思考。民国课本从居家、处世、治事等方面入手,皆以切合儿童..
5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肖应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在“港博讲坛”主讲了“古代新疆与丝绸之路”讲座。李教授从“古代新疆”“丝绸之路”概念之古墓发掘,葬品复原、商品品类、历史沿革等方面分解;谈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与古代新疆在“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不少爱好文史的市民到现场倾听讲座,并与李教授交流互动。“港博讲坛”以海洋文化、港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赏..
5月18日上午,作为2016年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的“港博讲坛”十七期开讲,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音乐考古专家张翔做客讲坛,解读楚国贵族的精神世界。 张老师抛砖引玉,侃侃而谈。他从楚国变迁为背景,由九连墩出土的典型文物中窥探楚文化的浪漫绚丽,以及其科技、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并由此揭开了先秦贵族的世界。从最初的“礼乐征战”到“止戈为武”的演变,以楚庄王、屈..
为了配合“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绘画特展”,4月23日,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万新华做客“港博讲坛”解读新金陵画派开创者傅抱石的人生和艺术。万老师利用丰富的史实资料,从艺术家的生平、艺术成就到奇闻轶事,向观众展现了历史上真实的傅抱石。他还结合具体画作分析傅抱石的艺术历程与风格特征,剖析其艺术发展的动力。分阶段地阐述了傅抱石人生与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叙述与..
2月29日上午,宁波城市建筑研究专家黄定福做客“港博讲坛”畅谈宁波外滩与近代港口。宁波老外滩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现存的能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黄定福老师通过各个时期的地图和老照片,图文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宁波外滩的形成和宁波港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西方轮船运来的是宁波现代城市的雏型。讲座中,他亦通过幻灯片展示了许多宁波近代的建筑,例如建..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知识,使传统节日得到继承和发扬。1月28日下午,第十四期“港博讲坛”在春晓洋沙山社区开讲,邀请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乐胜龙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宁波人的过年习俗》的民俗讲座,这也是“港博讲坛”首次走进社区。乐胜龙老师为居民们讲述了关于传统春节的由来、老宁波过年时祭扫、扫尘、祭祖等习俗,以及在过年、拜年时候正宗的老宁波究竟..
12月26日,第十三期“港博讲坛”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报告厅开讲。为使观众多角度了解本馆临展《妙相庄严——辽宁省博物馆佛教造像精品展》,讲座邀请了阿育王古寺住持门一法师,为大家作了题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的佛学讲座。受到广大民众及佛教信众的热烈欢迎。门一法师将佛学的核心要义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精进)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出,并结合听众日常生活中..
12月5日上午,第十二期“港博讲坛”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如期开讲。宁波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任王结华先生作了题为《宁波首邑,句章故城》的精彩讲座。王结华仔细回顾了句章故城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从立项到确定城址,直至最后公布成果的全过程。授课内容围绕“千年古城何处寻”、“千年古城何时建”、“千年古城何时废”三个方面展开。授课结束后,还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