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十一期“港博讲坛”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开讲,邀请了对宁波建筑文化颇有研究的黄定福老师作了一场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宁波建筑文化》的专题讲座,这也是“港博讲坛”首次走进校园,来自宁职院建筑和艺术专业的150余位学生到场聆听了讲座。黄老师从海上丝绸之路与宁波的建筑关系入手,点出了宁波建筑元素对日本、朝鲜、高丽、越南等地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宁波保国寺宋代大殿的六大特征以..
9月25日,惠明古灯博物馆馆长、收藏家、作家、画家竺惠明先生做客“港博讲坛”,给观众们带来一场题为《光明行旅——中国古灯的起源演变及其人文情怀》的讲座。竺老师从《说文解字》中“灯”的起源讲起,以惠明古灯博物馆的精美藏品为例显示了中国古灯历史的源远流长,又细数了古朴节俭、优雅精美的宁波老灯具,给人亲切之感。在讲座的最后,竺老师还展示了自己在耳顺之年创作的“灯”主题故事画,“灯”主题画后的背..
8月31日,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馆长黄浙苏做客“港博讲坛”畅谈宁波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黄馆长从妈祖生平入手,向大家讲述了妈祖信俗在宁波的文献记录与渊源、清代宁波妈祖祭祀神殿----庆安会馆、流布在宁波及其周边海岛上的妈祖庙宇、多姿多彩的浙东渔村习俗文化、流传在浙东沿海的妈祖传说故事及宁波海..
7月30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做客“港博讲坛”,给北仑市民带来一场主题为“宋代明州与高丽的海上贸易”的精彩讲座。讲座中,王力军先生从宋代海外贸易的大背景入题,延伸到贸易中具体的各种商品,由大入小,再由小见大,深入浅出地向在场听众介绍了宋代明州与高丽之间的贸易背景、条件、形式、特点、商品种类等各方面的情况,全面梳理了在特定历史阶段,明州在宋、丽贸易往来中所起的作用。短短..
6月18日,“港博讲坛”第七期《宁波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讲,主讲人是宁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龚缨晏先生。讲座中,龚教授从宏观角度探讨了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发展世界文明所起到的突出作用。详细比较了这两条丝路在存在时间、运输方式、外贸商品、运输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在谈到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
5月21日,宁波帮研究专家王耀成做客“港博讲坛”作了一场题为《大海的怒吼——抗战中的宁波帮航商》的专题讲座。“家国情怀”是宁波帮家风的核心。无论是抗战时期的毁家纡难,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报效桑梓,宁波帮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令人感佩。王耀成先生重点向大家讲述了宁波帮航商的抗日救国事迹,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在长江设两道防线,即用沉船堵塞航道,以防日军长驱直入,宁波帮航商义无反顾地奉献出..
4月26日,“港博讲坛”第五期邀请宁波大学教授张伟作了一场题为《宁波与东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崛起——以宋代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张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宁波与东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概况,并详细讲述了宋代宁波对外交往崛起的原因。他认为,当时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陆上“丝绸之路”的渐趋衰落为明州港对外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造船业的..
3月28日下午,宁波大学教授方同义做客中国港口博物馆“港博讲坛”,带领大家走近富有人文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浙东学术文化。宁波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学术鼎盛时期,涌现了王阳明、黄宗羲等一批大师,他们所形成的学术文化,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分支。方教授围绕源流、特征、影响三个方面对浙东学术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认为,浙东学术博纳兼容、经世致用、求真创新,..
随着“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的开幕,为了让参观者能更深层次地感受服饰文化的魅力,2月10日,宁波服装博物馆李本侹老师做客“港博讲坛”,给北仑市民带来一场主题为“‘红帮’与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精彩讲座。红帮裁缝,是清末民初宁波涌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盛名之下的这一群人,却很少有人研究过他们的故事。供职于宁波服装博物馆的李本..
藏传文化博大精深,神秘幽远。1月17日下午,浙江珠友会副会长,藏传古文化收藏者、研究者朱国伟做客“港博讲坛”,带领大家走近西藏,欣赏藏传古珠的别样风情。朱国伟2004年第一次深入藏地,被当地神秘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从此与藏传古珠结下不解之缘。他以自己十年来的收藏经验,向大家介绍了藏传古珠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并重点讲解了西藏天珠的鉴别方法。朱国伟认为由于天珠的稀缺性和独特的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