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今天开展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特展,下午,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在港博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讲座。讲座内容契合社会热点,有文又有史,受到市民欢迎。魏馆以“七海扬帆——中国古代船舶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从“陆路海陆——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交市于海—..
6月23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文物摄影师、前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资深编辑、前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杂志》编辑任超做客“港博讲坛”第31期,为我们带来一场《好古游方——山西国保聚》的专题讲座。文物摄影师任超在讲座开始先为大家介绍了高清幻灯放映的基本情况,以及反转片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其与数码摄影的区别及优劣对比。接下来他为大家放映了涵盖山西五台县南禅寺、佛光..
5月19日,“港博讲坛”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李天纲教授,作了题为“维多利亚时代初期英国铜版画中的中国形象”的专题讲座。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大英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即使在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的鼎盛时代,英国和欧洲并不轻视中国文化,这在英国19世纪关于中国题材的铜版画中表现出来。讲座中李天纲教授不仅为大家介绍了这批铜版画产生的由来,还结合..
4月1日下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大树教授做客“港博讲坛”第29期,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井里汶沉船的发现与研究》。 井里汶沉船是2003-2005年,德国的打捞公司与印尼的有关机构合作,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北岸井里汶外海一百海里的地点、54米深的水下打捞出水的一艘10世纪中后期(968年)的沉船。秦大树教授首先引用德国发掘者的一..
3月18日,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伟权老师做客“港博讲坛”第28期,讲述《海上丝路与宁波茶事》。海上丝路,茶有担当陈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从“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全球悄然兴起茶文化热、宁波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港口优势入手,阐述了宁波悠久的茶历史、越窑青瓷的茶文化底蕴和在四明大地上的古今中外茶人。他通过列举河姆渡文化中的史前文明茶事、..
《孙子兵法》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对现今社会有何启示?2月28日,“港博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黄朴民教授作了题为“《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及现代启示”的专题讲座,吸引了两百多位市民前来听讲,现场座无虚席。黄朴民教授为大家阐述了《孙子兵法》中蕴含的“竞争之道、战略之道、将帅之道”的三个特征,以及“利与谋、利与害、全与偏、势与节、常与变”的五大关系。黄教授认为..
宁波北仑大榭岛发现4800年前聚落遗址,作为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月13日下午,2017年的首期“港博讲坛”邀请领导和主持该遗址发掘的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做了一场名为《向东是大海——宁波北仑大榭遗址Ⅰ期考古发掘收获》的专题讲座。讲座开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任王结华研究员首先对大榭遗址考古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进行..
12月8日,是第八个“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徐炯明做客“港博讲坛”第25期,与文保爱好者共同探究宁波明清海防。徐炯明所长以浙江宁波地区明清海防遗存保存现状与研究为主题,从宁波明清海防体系构架与部署、明清海防部署情况文献记载、明清海防遗址其研究作用和明清海防保存现状情况介绍四个点切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给我..
10月31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南京大学遥感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黄建秋做客“港博讲坛”第24期,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从博多出土的墨书陶瓷看宋日交流”的专题讲座。墨书陶瓷是指圈足底部(个别在内心或者圈足旁)有用墨书写的文字或者记号的陶瓷器。黄建秋教授以日本福冈市博多区出土的中国宋代的墨书陶瓷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墨书的分类..
9月24日上午,为了配合“重返侏罗纪”恐龙特展开展,港博讲坛特意邀请了曾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与恐龙同行》等专题片的自贡恐龙博物馆科普宣传教育老师、日语翻译朱莎老师,与参加讲坛的孩子们一起重返侏罗纪、探寻恐龙的奥秘。朱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配合可爱俏皮的动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引发了他们对恐龙的无限兴趣,一个个都竖起耳朵,探出小脑袋,认真仔细的聆听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