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讲坛| 我与港博同成长
在港博遇见“宋韵”时尚 ,沉浸式体验一场宋代茶文化美学
发布时间:2024-02-01 09:29:38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浣溪沙 [ 宋代 ] 苏轼

  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千年前的商船于浙海扬帆,描绘海上丝路,串联起中外各地港口,浮光掠影,是写不尽的宋元风华。一千年后的“浙海扬帆”展览中,有一群孩子们从古画中、从文字中走出来,重现了宋人茶事,探寻浙江的茶道基因。

11.jpg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进入饮食,是杂合它物煮而为羹饮,由于陆羽 《茶经》 的倡导,唐代占主导地位的茶艺是煎煮法,间有冲点、冲泡法。直至宋代文人雅士对建安茶的点试方法的推重,及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末茶点饮的介绍,点茶法脱颖而出,成为经典。

22.jpg

  所谓点茶法,简而言之即“碾茶为末,注之以汤, 以筅击拂”。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然后将敲碎的茶块放入“金法曹”中,快速有力地将其碾成粉末。将碾好的茶末放入“罗枢密”中细筛,确保点茶时使用的茶末极细,这样才能 “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

33.jpg

  点茶的第一步是调膏。一般每碗茶的用量是 “一钱匕” 左右,放入茶碗中后先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极均匀的茶膏,然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竺副帅”击拂,徽宗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看茶与水调和后的浓度轻、清、重、浊适中即可。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小茶师们换装成古人,使用准备好的瓜棱形执壶,向盛有茶粉的茶碗中注汤,同时使用茶筅击拂。碗中“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正是所谓“斗色斗浮”之趣。

44.jpg

  在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茶道与禅宗几乎同时从中国传入日本。日僧圆尔禅师创立的京都东福寺,仿杭州径山茶宴制定的“东福寺茶礼”传承至今。南宋时,日僧南浦绍明由宋归国,将径山寺的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入日本,成为嗣后日本茶道的滥觞。

  宋风成韵,茶艺添香。港、城的历史与青瓷丝茶共生,茶的故事正以不同的姿态上演。小茶师们在竹桌前濡染茶道,以茶艺为引子对话古今,脚步顿挫中,走向的或是未来的海上丝路。

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