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到秦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器铸造技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目前中国港口博物馆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合作举办的两周青铜兵器主题展览《止戈为武——两周青铜兵器与军事文化展》正在中国港口博物馆临展厅展出中,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迫切地想知道更多关于青铜器的故事。因此6月8日下午,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活动之一,第116期“港博论坛”我们特意邀请..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两岸。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除了甲骨文,殷墟也出土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商代青铜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月31日上午,第115期“港博讲坛”特意邀请到安阳市文物局研究馆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孔德铭,为线上观众带来了《殷墟青铜器的发..
我国在历史上很长时期是陶瓷器尤其是瓷器的生产和贸易中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生产的陶瓷器,通过河道运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海外。但关于东北地区陶瓷器的相关情况一直甚少被提及。此次“港博讲坛”第114期,我们邀请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彭善国,以中国东北地区的釉陶和瓷器遗存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4~17世纪东北亚地区贸易陶瓷的阶段概貌。中国古代陶瓷的三大研究主题是生产、流通..
3月24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港博讲坛”第113期邀请到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建华,为大家带来《文野有别——8—15世纪浙江青瓷的生产与消费》讲座。郑老师以浙江窑址考古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及学术研究成果,介绍了宋元时期浙江地区青瓷的生产与消费情况。讲座吸引了70余名现场听众和9000余名线上听众。讲座主要分四部分内容:包括瓷业文化结构与文..
宋元时期,江南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江南传统的木构建筑技术对构建当时中国主流的建筑体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东亚区域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助力。来自日本等地的僧侣,不仅学习佛教文化,同时也学习佛教建筑技艺并带回国内,深刻影响了其本土建筑的发展。宁波的保国寺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宋式寺院格局的活标本,从结构体系、构件形制、建筑装饰等多处都与日本现存重要寺院有着密切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即今杭州,其不仅地处钱塘江与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交汇点上,五代吴越国和南宋更是相继在此定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使其在宋元时期发展迅猛,成为内联全国各地、外通海外诸国,海上之路上的著名港口及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的国际都市。此次“港博论坛”第111期我们特意邀请到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为观众朋..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瓯江下游,“控带山海,利兼水陆”,自东晋建城伊始即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与宁波一样是古代中国开放历史较早、当今中国开放程度最深的知名港城之一。唐代时,温州就与日本等地有着民间贸易往来;宋元两代,皆在温州设有市舶机构,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对外贸易交流和港城建设的发展。正值中国港口博物馆“浙海扬帆——宋元浙江与海上丝路”热展之际,2月..
中国港口博物馆热展中的“浙海扬帆——宋元浙江与海上丝路”展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关注,其中航海与造船技术部分引发了观众最多的好奇心。于是第109期的“港博论坛”特别邀请到资深古船专家、武汉理工大学的顿贺教授,在线上为大家带来了《宋元时期的航海与造船技术》讲座,详细地讲一讲当时航海与造船技术的那些科技狠活儿。讲座首先简述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历史。宋..
唐末的藩镇割据,最终使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其中由唐将刘谦和刘隐、刘岩父子三人创立的“南汉”政权,以广州为都,立国 55 年,971年被北宋所灭。千余年来,南汉历史迷雾重重。所幸近70年来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为五代南汉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12月10日下午,“港博论坛”第108期邀请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带来《汉风唐韵—&mdash..
10月18日下午,第107期“港博论坛”特别邀请到古生物科普作家、微博710万粉丝的江泓老师,为大家带来《从一颗蛋到一条龙》的恐龙主题科普讲座,近两万人在直播间收看了讲座。江泓老师曾出版《恐龙纪元》系列、《恐龙大决斗》系列等古生物科普著作,翻译了《恐龙艺术:世界顶级大师的恐龙世界》,《恐龙,到我眼前来!》等科普读物,并长期为《博物》、《知力》、《海洋世界》、《天天爱科学》等知名科普杂志供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