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遗产日,探古寻幽——“走进穿山碶,探访后所城”
发布时间:2020-06-15 13:19:46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中国港口博物馆组织的 “探古寻幽第十八季——走进穿山碶 探访后所城”活动如期举办。虽然暑天气温有点高,但参与市民的热情更高,共有三十余名市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11.jpg

  上午第一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市民们来到了柴桥街道后所村。浙东穿山半岛后所城(又称穿山后千户所),地处穿山港黄峙江东岸,与大榭岛一衣带水、隔江相望。而后所村的位置就是明清时期后所城的原址,当年为抗击倭寇在东南沿海的骚扰,明朝政府在洪武二十年(1387)、二十七年(1394)分别在北仑的郭巨、穿山建造千户所,作为海防前哨。千户所城在明清两朝为保卫海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有许多将士奋勇杀敌的故事被史书记载,在百姓口中流传,所城直到清末宣统后才逐渐被裁撤,变为了村庄,因而村民大都为戍边将士的后裔。

22.jpg

 

33.jpg

  进了后所村的文化大礼堂,由柴桥街道的资深文保员孙兆钧老师为大家讲解后所城的历史。接着由被称为浙江省内收藏方志第一人的项飞荣老师带大家参观北仑区文保单位项氏宗祠,项老师是明代名士项信禄的后人。继续参观后所的城隍庙,北门岭,等处。

55.jpg

    下午市民们来到了柴桥母亲河芦江河尽头的穿山碶。穿山碶以北宋名相王安石凿岩穿孔,砌石筑碶而成名。镇海县志:“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宰鄞时筑王公塘,塘起孔墅岭下,自西向东,横亘以阻海;同年又在芦江出海口,筑堤捍浦为河,于堤西石岩凿三窍筑碶,阔三丈六尺,高二丈,因名“穿山碶”。这里也可以说是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初心之地。当年27岁的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就在这里开始了他改革的第一步,小试了一把农田、水利、青苗诸法。为他日后官至宰相,实施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免役法等新法提供了社会和实践经验。虽然他的新法改革失败,历代褒贬不一。但是宁波人民对他还是尊崇有加,各地修造了不少纪念他的庙宇。北仑籍晚清翰林王荣商曾作诗:“海邦贤令纪经游,曾下灵岩泛石湫,新法病民他日事,吾乡遗爱自千秋。”

44.jpg

  如今的穿山碶已从原址向东下延了三四百米,原址已经废碶为桥,找不到原来一丝痕迹。在桥与碶之间东侧北仑区政府于2012年为纪念王安石而建造了穿山碶王安石纪念碑亭。市民们一路拍照留影,一路参观碶闸,远眺大榭连岛大桥,繁忙的穿山港码头,思绪万千,忆古怀今,感叹白云苍狗,世事沧桑。古城老碶也许会消失,但守卫海疆、兴修水利造福于人民的功绩终将被后人永远牢记。

  时光如流水,一天的活动马上就要结束,很多市民都纷纷表示,这样的探古寻幽活动非常有意义。市民张先生说:“一边参观文物古迹,一边又能了解许多家乡的历史,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港博举办的活动。”